和柴静的“反思”没完(5篇)
27 05 2007年作者:太蔟
反思,应同返思,即经过了一事之后,在思维世界里调过头来,返回去思考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看看哪些经验教训可以提取,为未来之鉴。
没有经过,就来谈反思,是很可笑的,如一个正跚跚学步的孩童,大谈自己百米赛事的酸甜苦辣,或如一个处子,回味着自己丰富性经历的苦辣酸甜。
可现实世界中,偏偏有那么一群科学的孩童处子门外汉,在大言不惭地妄谈着什么对科学的反思。
让我们先去探视一位这样的“反思”大师。
写过一本《反思科学》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对科学的历程有所反思:‘在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讲理、越来越狰狞地支配着一切。越来越远离人性的目标,越来越脱离人类理性的批判和控制,科学变得越来越狭隘。’”(【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06年11月15日《中医废存之争成为又一次文化思想论争》)
这段话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科学的“刻骨仇恨”,不能不让人打一个寒颤。
然后我们便开始“迷茫”,进而“莞尔”,如在听处子谈性。
如果迫使这位反思大师降下形而上学玄而又玄的云端,把他话中的“科学”换成“可靠的知识”或“说话要有根据”,你也会莞尔。
让我们来看看。
“在这个‘可靠的知识’昌明的时代,‘可靠的知识’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讲理、越来越狰狞地支配着一切。越来越远离人性的目标,越来越脱离人类理性的批判和控制,‘可靠的知识’变得越来越狭隘。”
“在这个‘说话要有根据’昌明的时代,‘说话要有根据’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讲理、越来越狰狞地支配着一切。越来越远离人性的目标,越来越脱离人类理性的批判和控制,‘说话要有根据’变得越来越狭隘。”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让我们再具体一点。
“在这个‘没人可以刀枪不入’昌明的时代,‘没人可以刀枪不入’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讲理、越来越狰狞地支配着一切。越来越远离人性的目标,越来越脱离人类理性的批判和控制,‘没人可以刀枪不入’变得越来越狭隘。”
“在这个‘虎鞭并不壮阳’昌明的时代,‘虎鞭并不壮阳’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讲理、越来越狰狞地支配着一切。越来越远离人性的目标,越来越脱离人类理性的批判和控制,‘虎鞭并不壮阳’变得越来越狭隘。”
“在这个‘鱼翅和猪蹄鸡脚鸭掌营养价值相同’昌明的时代,‘鱼翅和猪蹄鸡脚鸭掌营养价值相同’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讲理、越来越狰狞地支配着一切。越来越远离人性的目标,越来越脱离人类理性的批判和控制,‘鱼翅和猪蹄鸡脚鸭掌营养价值相同’变得越来越狭隘。”
“在这个‘并不存在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昌明的时代,‘并不存在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讲理、越来越狰狞地支配着一切。越来越远离人性的目标,越来越脱离人类理性的批判和控制,‘并不存在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变得越来越狭隘。”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有的人已经笑不出来了,青筋暴露,恼羞即将成怒,因为“陌生”、“不讲理”、“狰狞”、“狭隘”的科学在“远离”他们“人性的目标”,“脱离”他们“人类理性的批判和控制”。他们脆弱虚幻的世界观受到了挑战,正如一潭腐臭的死水上空吹来了一阵清新的空气,降下了洁净的雨水,打破了他们的和谐安宁,触动了他们甘之若饴的腐乳——有中国特色的奶酪。
以吴国盛为代表的科学反思家们,就是如此的可笑可悲可叹。
他们在进行所谓的反思之前,何曾对科学做过“人类理性的”正思?!
他们为什么不做做关于“为何科学在中国步履维艰”的反思?
哦,反思反思,我们明白了,他们就是“科学在中国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之一。反思自己,是很痛苦困难的,搞不好是要进入死循环的,尽管有时可以跳到一点五阶乃至更高的形而上学高度反思。反思自己自以为懂而实际不懂的事,居高临下地指手划脚人文关怀一番,是多么轻松惬意的廉价享受啊。
可科学,就像空气和水,像万有引力和生命的进化,是不在乎科学反思家们的人文关怀的,也不照顾他们的感情,对他们的人文进行关怀。
(XYS20070526)
柴静PK方舟子
老树皮
http://blog.sina.com.cn/u/53a53ebe010009fa
柴静和方舟子的对掐有些意思。
一方是泱泱大台CCTV著名《新闻调查》栏目的首席记者——这个首席一词大约没有册封而是很多人这么以为的,从柴静以往的经历看,这个称号大约也算是相称的,何况柴静还是央视数一数二的美女,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在那座大楼里选美数得着的话那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另一方则同样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不过他的名气很多情况下算是喜欢吵架得来的,和伪科学家、伪教授、伪记者、伪主持人吵架,专拣人家的软肋下手,而且下手都挺黑的,直捣要害。一些人——当然是那些不那么干净至少是有污点或者是存疑待查的人对他的所作所为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抽筋扒皮,所以方舟子已经惹上多起官司。让这样一个浑身上下没有一处省心安宁的好斗分子看上并且缠上也算是家门不幸,活该倒霉。
其实,这起笔墨官司本来不该打,起码不该是柴静PK方舟子。本来方舟子的文章就不是针对的柴静记者,而是针对那个生命科学家的,可是方舟子不是直接把板子打到那个科学家身上,却来到柴静的地盘上寻衅挑战;柴静也有意思,人家明明是冲着那个科学家来的,柴静却是主动借过闪身上前接过板子,也不知道这个美人为何出来救英雄,她要维护什么。
柴大调查写那篇文章也许本意并非讴歌那位“国内最顶极的专家”、“获得过该领域的世界最高荣誉奖项”、“离生命的奥秘最近的人之一”、具有“极其强烈的理性和科学精神”的“高端医学专家”裴研究员。看过柴静以往文章的人都会有感觉柴静的文笔颇多小资,喜欢感慨,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我不是科技记者”言下之意就是行文不一定那么科学,言辞不一定那么严谨规范。的确,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这一点。对柴静的文风有人用了“文科傻妞”加以形容,我是不赞成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也想不出更好的更贴切的词来概括它,学文科的多一些幻想,多一些浪漫,多一些伤感,多一些联想,其实换用一些贬损的词就变成了多一些幼稚,多一些傻冒,多一些无病呻吟,多一些胡思乱想。这样的文风和形象思维本来更应该写诗,更应该从事艺术工作,把上述那些最高级的,比较高级的定语收集起来放进一篇礼赞之类的诗文也许更合用。
说到底,柴静的问题出在就一个很严谨很专业的命题上引发一些很缥缈很笼统的感慨。科学问题当然不能仅仅是从科学本身来探究,因为科学的问题相互是关联的,彼此不能割裂开来,干细胞研究这样的前沿的交叉的科学研究问题必然涉及到伦理学问题,不能简单对待。柴静如果说到这里为止,都是正确的。但是,再说下去就露怯了,干细胞的研究到底哪些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那些属于社会伦理学领域的,怎么样算是遵循了生命科学的研究规律,怎么样算是遵循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律,具体到这样专业的研究领域这样专业的问题应该说只有专业人员的论述才是权威的,作为记者只能作正确的科学的引述,由一些不太准确的,个别的引述而生发感慨,就下定论,这就显得有些武断,有些简单,甚至有些幼稚了。
这样分析柴静的目的当然不是希望她调离《新闻调查》,目前中央电视台的这个所谓的“新闻调查”栏目反正也不是真正犀利深刻,追根溯源的调查新闻,搁一个养眼的美人在那里至少看着好看。我只是想说一个真正的新闻调查记者必须有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行文措辞,就目前来说如柴大美人那样动辄冠以最高级的形容词,动辄感慨系之,动辄浮想联翩,有时往往会脱离新闻事实的真相,甚至偏离新闻事件的本源,从而误导受众。这一方面,柴静还需要好好学学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同样是热血青年,同样是非常具有事业心的调查记者,闾丘要冷静客观,缜密周到的多。就像你们央视自己的董倩——还是新闻调查的前辈,赵微——那个长相难看但是逻辑思维能力特强的制片人也可以就近学习借鉴一下。
至于柴静和方舟子争论的起因“到底每一项技术背后究竟是不是都是生命”这样的论题也许可以请一帮子在校大学生辩论一下,实在没有必要由两个江湖上成名的人士来PK,我都觉得有些扯不清,有些不值。这样专业的科技问题,由两个不同领域的人在各自表述没有实际意义,这可不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中各表”。
(XYS20070526)
不要因为“人文关怀”而失掉思考力
作者:也许我说的多余
1.非常喜欢柴静,思路清晰,进退有度(采访时),很有说服力,博客也有看头,相比之下,鲁豫、许戈辉只是级别高一些的“花瓶”。
2.看第一篇柴的博客,是关于“富士康血汗工厂”事件。里面提到,国内媒体做新闻,往往只关注“道德的正确性”,似乎只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即使不采访被批判的一方,即使不展示出他的任何立场和辩解,也不会错到哪里,还举了温铁军的例子。就是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中国媒体还有希望。
3.最近柴的文章,却让我越来越郁闷。选题越来越狭窄,文风越来越矫情,有时候真的不知所云。是不是被别人冠以“人文关怀”的标签太多了,以至于失掉了原本的思考力?
4.”每….生命”的文章,显然犯了自己之前所批判的”病”,以为只要站在”人文关怀”的制高点,即便不展示出”被批判一方”的立场或哪怕”辩解”,都不会有什么大错。如果说第一篇文章还只是在“私人博客”上不经思考的“随笔”,那随后的一篇回应文章,让我感到的只是柴静“失掉思考力”和对“人文关怀标签”的优越感了。其实,柴静对自己的博客有多大的影响力,应该是知道的吧,打“私人博客”一张牌,似乎不太明智。
5.戒骄戒躁对每个人都不是容易的事,那需要头脑随时保持清醒。有人打“笔仗”,也是学习的方式。
6.柴静的不回应,希望是在“思考”,拭目以待。
(XYS20070526)
这场干细胞论战真让人啼笑皆非
作者:changer5
看这场论战真让人啼笑皆非。
我拿这场话题跟所识的搞生化的洋鬼子们交流了一下,结果他们没发表什么意见,倒是先问:你们中国现在胚胎干细胞研究很厉害吗?会不会又跟韩国人一样是在造假?
我笑倒了!看来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胚胎干细胞研究还是个问题呢(至少这两位天天跟踪最前沿进展的仁兄就压根不知道中国也在搞这方面研究),怎么就高屋建瓴地讨论起伦理问题来了!就算胚胎干细胞最后惹出了天大的乱子,那也压根跟我们中国的科学家拉不上干系!还轮不到这些下三流的所谓科学家挺身而出。
我真佩服国内这些不老老实实埋头搞研究,却热衷于装模做样发感慨的科学大腕们,真不怕丢人,真不嫌害臊!骂人是不对的,但对这群装B的孙子,你不骂他们傻B,他们怕是永远也不会有廉耻之心的!
老方一天到晚得跟这么群傻B辩论,是真够难的。
(XYS20070526)
不要把严肃的话题庸俗化
作者:科学
大家不要再说裴是泡记者一类话的了,方舟子这一文章基本上是认真的,主题有2方面;一方面对中国弱小的科技事业尤其前沿领域,还受着浪费糟蹋滥竽充数尸位素餐欺骗等现象的横行给予了抨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当前主流媒体伪科学和伪观点泛滥,愚民公众,“忽悠”几乎成为国民品性的社会所表达的一种忧患。说裴是万米高空打发寂寞的扭捏作态,其实是在转移话题轻描淡写帮助丑陋推托责任,也把话题庸俗化,使所有严肃问题在起哄的氛围下都不了了之。中国很多人,只要稍微深入的争论就不愿意进行下去,只要上升到价值观科学真理的争论,就打住了。
(XYS20070526)